吸附劑新聞
酸霧的來源
通常所說的酸霧是指霧狀的酸類物質。在空氣中酸霧的顆粒很小,比水霧的顆粒要小,比煙的濕度要高,粒徑為0.1~10 μm,是介于煙氣與水霧之間的物質,具有較強的腐蝕性[1]。
酸霧主要產生于化工、電子、冶金、電鍍、紡織(化纖)、機械制造等行業的用酸過程中,如制酸、酸洗、電鍍、電解、酸蓄電池充電等。另外,在一些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也會使用到不同的酸[2]。因為這些用酸工藝過程中使用的往往是多種酸的混合物,所以排放出的廢氣也大多是多種酸霧的混合。
酸霧的形成機理
酸霧的形成機理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酸液表面蒸發,酸分子進入空氣,與空氣中的水分凝并而形成霧滴;另一種是酸溶液內有化學反應,形成氣泡上浮到液面后爆破,將液滴帶出[3]。另外,伴隨酸霧排放過程不可避免地會有呈分子態的酸性氣態污染物如SO2和NOX等的排放,所以其排放過程和排放物成分比較復雜。
酸霧的危害
導致大氣酸化的首要污染物是化石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而酸霧的排放也不容忽視,因為和燃燒煙氣相比較,酸霧的腐蝕力更強、毒性更大。例如就硫酸霧來講,它的毒性比二氧化硫高約10倍之多。
酸霧的排放會造成工作場所的空氣中酸霧和酸性氣體彌漫,排入大氣后又會造成大氣環境中的酸沉降。它不僅危及工人及廠房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4,5],腐蝕廠房設備及精密儀器,造成生產和生活的損失,而且還會對農作物及其他動植物的生存帶來不良影響[6~9],造成對建筑物、文物古跡等的損壞等[10]。
因此,人們在加強對燃煤煙氣、汽車尾氣等進行治理的同時,也迫切需要采取得力措施控制酸霧的排放,以遏制大氣環境的酸化和酸雨的發展。